1 | cpio
|
2 | ===
|
3 |
|
4 | 用来建立、还原备份档的工具程序
|
5 |
|
6 | ## 补充说明
|
7 |
|
8 | **cpio命令** 主要是用来建立或者还原备份档的工具程序,cpio命令可以复制文件到归档包中,或者从归档包中复制文件。
|
9 |
|
10 | ### 语法
|
11 |
|
12 | ```shell
|
13 | cpio(选项)
|
14 | ```
|
15 |
|
16 | ### 选项
|
17 |
|
18 | ```shell
|
19 | -0或--null:接受新增列控制字符,通常配合find指令的“-print0”参数使用;
|
20 | -a或--rest-access-time:重新设置文件的存取时间;
|
21 | -A或--append:附加到已存在的备份文档中,且这个备份文档必须存放在磁盘上,而不能放置于磁带机里;
|
22 | -b或--awap:此参数的效果和同时指定“-ss”参数相同;
|
23 | -B:将输入/输出的区块大小改成5210Bytes;
|
24 | -c:使用旧ASCII备份格式;
|
25 | -C<区块大小>或--io-size=<区块大小>:设置输入/输出的区块大小,单位是Byte;
|
26 | -d或--make-directories:如有需要cpio会自行建立目录;
|
27 | -E<范本文件>或--pattern-file=<范本文件>:指定范本文件,其内含有一个或多个范本样式,让cpio解开符合范本条件的文件,格式为每列一个范本样式;
|
28 | -f或--nonmatching:让cpio解开所有不符合范本条件的文件;
|
29 | -F<备份档>或--file=<备份档>:指定备份档的名称,用来取代标准输入或输出,也能借此通过网络使用另一台主机的保存设备存取备份档;
|
30 | -H<备份格式>:指定备份时欲使用的文件格式;
|
31 | -i或--extract:执行copy-in模式,还原备份档;
|
32 | -l<备份档>:指定备份档的名称,用来取代标准输入,也能借此通过网络使用另一台主机的保存设备读取备份档;
|
33 | -k:此参数将忽略不予处理,仅负责解决cpio不同版本间的兼容性问题;
|
34 | -l或--link:以硬连接的方式取代复制文件,可在copy-pass模式下运用;
|
35 | -L或--dereference:不建立符号连接,直接复制该连接所指向的原始文件;
|
36 | -m或preserve-modification-time:不去更改文件的更改时间;
|
37 | -M<回传信息>或--message=<回传信息>:设置更换保存媒体的信息;
|
38 | -n或--numeric-uid-gid:使用“-tv”参数列出备份档的内容时,若再加上参数“-n”,则会以用户识别和群组识别码替代拥有者和群组名称列出文件清单;
|
39 | -o或--create:执行copy-out模式,建立备份档;
|
40 | -O<备份档>:指定备份档的名称,用来取代标准输出,也能借此通过网络使用另一台主机的保存设备存放备份档;
|
41 | -p或--pass-through:执行copy-pass模式,略过备份步骤,直接将文件复制到目的目录;
|
42 | -r或--rename:当有文件名称需要更改时,采用互动模式;
|
43 | -R<拥有者><:/.><所属群组>或----owner<拥有者><:/.><所属群组> 在copy-in模式还原备份档,或copy-pass模式复制文件时,可指定这些备份,复制的文件的拥有者与所属群组;
|
44 | -s或--swap-bytes:交换每队字节的内容;
|
45 | -S或--swap-halfwords:交换每半个字节的内容;
|
46 | -t或--list:将输入的内容呈现出来;
|
47 | -u或--unconditional:置换所有文件,不论日期时间的新旧与否,皆不予询问而直接覆盖;
|
48 | -v或--verbose:详细显示指令的执行过程;
|
49 | -V或--dot:执行指令时。在每个文件的执行程序前面加上“.”号;
|
50 | --block-size=<区块大小>:设置输入/输出的区块大小,假如设置数值为5,则区块大小为2500,若设置成10,则区块大小为5120,以此类推;
|
51 | --force-local:强制将备份档存放在本地主机;
|
52 | --help:在线帮助;
|
53 | --no-absolute-filenames:使用相对路径建立文件名称;
|
54 | --no-preserve-owner:不保留文件的拥有者,谁解开了备份档,那些文件就归谁所有;
|
55 | -only-verify-crc:当备份档采用CRC备份格式时,可使用这项参数检查备份档内的每个文件是否正确无误;
|
56 | --quiet:不显示复制了多少区块;
|
57 | --sparse:倘若一个文件内含有大量的连续0字节,则将此文件存在稀疏文件;
|
58 | --version:显示版本信息。
|
59 | ```
|
60 |
|
61 | ### 实例
|
62 |
|
63 | **将`/etc`下的所有普通文件都备份到`/opt/etc.cpio`,使用以下命令:**
|
64 |
|
65 | ```shell
|
66 | find /etc –type f | cpio –ocvB >/opt/etc.cpio
|
67 | ```
|
68 |
|
69 | **将系统上所有资料备份到磁带机内,使用以下命令:**
|
70 |
|
71 | ```shell
|
72 | find / -print | cpio -covB > /dev/st0
|
73 | ```
|
74 |
|
75 | 这里的`/dev/st0`是磁带的设备名,代表SCSI磁带机。
|
76 |
|
77 | **查看上例磁带机上备份的文件,使用以下命令:**
|
78 |
|
79 | ```shell
|
80 | cpio -icdvt < /dev/st0 > /tmp/st_content
|
81 | ```
|
82 |
|
83 | 有时可能因为备份的文件过多,一个屏幕无法显示完毕,此时我们利用下面命令,让磁带机的文件信息输出到文件。
|
84 |
|
85 | **将示例1中的备份包还原到相应的位置,如果有相同文件进行覆盖,使用以下命令:**
|
86 |
|
87 | ```shell
|
88 | cpio –icduv < /opt/etc.cpio
|
89 | ```
|
90 |
|
91 | 注意,cpio恢复的路径,如果cpio在打包备份的时候用的是绝对路径,那么在恢复的时候会自动恢复到这些绝对路径下,本例就会将备份文件全部还原到/etc路径下对应的目录中。同理,如果在打包备份用的是相对路径,还原时也将恢复到相对路径下。
|
92 |
|
93 | 通过上面的示例,可以看出,cpio无法直接读取文件,它需要每个文件或者目录的完整路径名才能识别读取,而find命令的输出刚好做到了这点,因此,cpio命令一般和find命令配合使用。其实,上面的示例我们已经看到了它们的组合用法。
|
94 |
|
95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