UNPKG

9.45 kBMarkdownView Raw
1iperf
2===
3
4网络性能测试工具
5
6## 补充说明
7
8**iperf命令** 是一个网络性能测试工具。iperf可以测试TCP和UDP带宽质量。iperf可以测量最大TCP带宽,具有多种参数和UDP特性。iperf可以报告带宽,延迟抖动和数据包丢失。利用iperf这一特性,可以用来测试一些网络设备如路由器,防火墙,交换机等的性能。
9
10iperf分为两种版本,Unix/Linux版和Windows版,Unix/Linux版更新比较快,版本最新。Windows版更新慢。Windows版的iperf叫jperf,或者xjperf。jperf是在iperf基础上开发了更好的UI和新的功能。
11
12Linux版本下载地址:http://code.google.com/p/iperf/downloads/list
13
14### 安装iperf
15
16对于windows版的iperf,直接将解压出来的iperf.exe和cygwin1.dll复制到%systemroot%目录即可,对于linux版的iperf,请使用如下命令安装:
17
18```shell
19gunzip -c iperf-<version>.tar.gz | tar -xvf -
20cd iperf-<version>
21./configure
22make
23make install
24```
25
26### 选项
27
28<table>
29<tbody>
30<tr>
31<th>命令行选项</th>
32<th>描述</th>
33</tr>
34<tr>
35<td>客户端与服务器共用选项</td>
36</tr>
37<tr>
38<td>-f, --format [bkmaBKMA]</td>
39<td>格式化带宽数输出。支持的格式有:
40'b' = bits/sec 'B' = Bytes/sec
41'k' = Kbits/sec 'K' = KBytes/sec
42'm' = Mbits/sec 'M' = MBytes/sec
43'g' = Gbits/sec 'G' = GBytes/sec
44'a' = adaptive bits/sec 'A' = adaptive Bytes/sec
45自适应格式是kilo-和mega-二者之一。除了带宽之外的字段都输出为字节,除非指定输出的格式,默认的参数是a。
46注意:在计算字节byte时,Kilo = 1024, Mega = 1024^2,Giga = 1024^3。通常,在网络中,Kilo = 1000, Mega = 1000^2, and Giga = 1000^3,所以,Iperf也按此来计算比特(位)。如果这些困扰了你,那么请使用-f b参数,然后亲自计算一下。</td>
47</tr>
48<tr>
49<td>-i, --interval #</td>
50<td>设置每次报告之间的时间间隔,单位为秒。如果设置为非零值,就会按照此时间间隔输出测试报告。默认值为零。</td>
51</tr>
52<tr>
53<td>-l, --len #[KM]</td>
54<td>设置读写缓冲区的长度。TCP方式默认为8KB,UDP方式默认为1470字节。</td>
55</tr>
56<tr>
57<td>-m, --print_mss</td>
58<td>输出TCP MSS值(通过TCP_MAXSEG支持)。MSS值一般比MTU值小40字节。通常情况</td>
59</tr>
60<tr>
61<td>-p, --port #</td>
62<td>设置端口,与服务器端的监听端口一致。默认是5001端口,与ttcp的一样。</td>
63</tr>
64<tr>
65<td>-u, --udp</td>
66<td>使用UDP方式而不是TCP方式。参看-b选项。</td>
67</tr>
68<tr>
69<td>-w, --window #[KM]</td>
70<td>设置套接字缓冲区为指定大小。对于TCP方式,此设置为TCP窗口大小。对于UDP方式,此设置为接受UDP数据包的缓冲区大小,限制可以接受数据包的最大值。</td>
71</tr>
72<tr>
73<td>-B, --bind host</td>
74<td>绑定到主机的多个地址中的一个。对于客户端来说,这个参数设置了出栈接口。对于服务器端来说,这个参数设置入栈接口。这个参数只用于具有多网络接口的主机。在Iperf的UDP模式下,此参数用于绑定和加入一个多播组。使用范围在224.0.0.0至239.255.255.255的多播地址。参考-T参数。</td>
75</tr>
76<tr>
77<td>-C, --compatibility</td>
78<td>与低版本的Iperf使用时,可以使用兼容模式。不需要两端同时使用兼容模式,但是强烈推荐两端同时使用兼容模式。某些情况下,使用某些数据流可以引起1.7版本的服务器端崩溃或引起非预期的连接尝试。</td>
79</tr>
80<tr>
81<td>-M, --mss #ip头减去40字节。在以太网中,MSS值 为1460字节(MTU1500字节)。许多操作系统不支持此选项。</td>
82</tr>
83<tr>
84<td>-N, --nodelay</td>
85<td>设置TCP无延迟选项,禁用Nagle's运算法则。通常情况此选项对于交互程序,例如telnet,是禁用的。</td>
86</tr>
87<tr>
88<td>-V (from v1.6 or higher)</td>
89<td>绑定一个IPv6地址。
90服务端:$ iperf -s –V
91客户端:$ iperf -c <Server IPv6 Address> -V
92注意:在1.6.3或更高版本中,指定IPv6地址不需要使用-B参数绑定,在1.6之前的版本则需要。在大多数操作系统中,将响应IPv4客户端映射的IPv4地址。</td>
93</tr>
94<tr>
95<td>服务器端专用选项</td>
96</tr>
97<tr>
98<td>-s, --server</td>
99<td>Iperf服务器模式</td>
100</tr>
101<tr>
102<td>-D (v1.2或更高版本)</td>
103<td>Unix平台下Iperf作为后台守护进程运行。在Win32平台下,Iperf将作为服务运行。</td>
104</tr>
105<tr>
106<td>-R(v1.2或更高版本,仅用于Windows)</td>
107<td>卸载Iperf服务(如果它在运行)。</td>
108</tr>
109<tr>
110<td>-o(v1.2或更高版本,仅用于Windows)</td>
111<td>重定向输出到指定文件</td>
112</tr>
113<tr>
114<td>-c, --client host</td>
115<td>如果Iperf运行在服务器模式,并且用-c参数指定一个主机,那么Iperf将只接受指定主机的连接。此参数不能工作于UDP模式。</td>
116</tr>
117<tr>
118<td>-P, --parallel #</td>
119<td>服务器关闭之前保持的连接数。默认是0,这意味着永远接受连接。</td>
120</tr>
121<tr>
122<td>客户端专用选项</td>
123</tr>
124<tr>
125<td>-b, --bandwidth #[KM]</td>
126<td>UDP模式使用的带宽,单位bits/sec。此选项与-u选项相关。默认值是1 Mbit/sec。</td>
127</tr>
128<tr>
129<td>-c, --client host</td>
130<td>运行Iperf的客户端模式,连接到指定的Iperf服务器端。</td>
131</tr>
132<tr>
133<td>-d, --dualtest</td>
134<td>运行双测试模式。这将使服务器端反向连接到客户端,使用-L 参数中指定的端口(或默认使用客户端连接到服务器端的端口)。这些在操作的同时就立即完成了。如果你想要一个交互的测试,请尝试-r参数。</td>
135</tr>
136<tr>
137<td>-n, --num #[KM]</td>
138<td>传送的缓冲器数量。通常情况,Iperf按照10秒钟发送数据。-n参数跨越此限制,按照指定次数发送指定长度的数据,而不论该操作耗费多少时间。参考-l与-t选项。</td>
139</tr>
140<tr>
141<td>-r, --tradeoff</td>
142<td>往复测试模式。当客户端到服务器端的测试结束时,服务器端通过-l选项指定的端口(或默认为客户端连接到服务器端的端口),反向连接至客户端。当客户端连接终止时,反向连接随即开始。如果需要同时进行双向测试,请尝试-d参数。</td>
143</tr>
144<tr>
145<td>-t, --time #</td>
146<td>设置传输的总时间。Iperf在指定的时间内,重复的发送指定长度的数据包。默认是10秒钟。参考-l与-n选项。</td>
147</tr>
148<tr>
149<td>-L, --listenport #</td>
150<td>指定服务端反向连接到客户端时使用的端口。默认使用客户端连接至服务端的端口。</td>
151</tr>
152<tr>
153<td>-P, --parallel #</td>
154<td>线程数。指定客户端与服务端之间使用的线程数。默认是1线程。需要客户端与服务器端同时使用此参数。</td>
155</tr>
156<tr>
157<td>-S, --tos #</td>
158<td>出栈数据包的服务类型。许多路由器忽略TOS字段。你可以指定这个值,使用以"0x"开始的16进制数,或以"0"开始的8进制数或10进制数。
159例如,16进制'0x10' = 8进制'020' = 十进制'16'。TOS值1349就是:
160IPTOS_LOWDELAY minimize delay 0x10
161IPTOS_THROUGHPUT maximize throughput 0x08
162IPTOS_RELIABILITY maximize reliability 0x04
163IPTOS_LOWCOST minimize cost 0x02</td>
164</tr>
165<tr>
166<td>-T, --ttl #</td>
167<td>出栈多播数据包的TTL值。这本质上就是数据通过路由器的跳数。默认是1,链接本地。</td>
168</tr>
169<tr>
170<td>-F (from v1.2 or higher)</td>
171<td>使用特定的数据流测量带宽,例如指定的文件。
172$ iperf -c <server address> -F <file-name></td>
173</tr>
174<tr>
175<td>-I (from v1.2 or higher)</td>
176<td>与-F一样,由标准输入输出文件输入数据。</td>
177</tr>
178<tr>
179<td>杂项</td>
180</tr>
181<tr>
182<td>-h, --help</td>
183<td>显示命令行参考并退出 。</td>
184</tr>
185<tr>
186<td>-v, --version</td>
187<td>显示版本信息和编译信息并退出。</td>
188</tr>
189</tbody>
190</table>
191
192### 实例
193
194带宽测试通常采用UDP模式,因为能测出极限带宽、时延抖动、丢包率。在进行测试时,首先以链路理论带宽作为数据发送速率进行测试,例如,从客户端到服务器之间的链路的理论带宽为100Mbps,先用`-b 100M`进行测试,然后根据测试结果(包括实际带宽,时延抖动和丢包率),再以实际带宽作为数据发送速率进行测试,会发现时延抖动和丢包率比第一次好很多,重复测试几次,就能得出稳定的实际带宽。
195
196 **UDP模式**
197
198服务器端:
199
200```shell
201iperf -u -s
202```
203
204客户端:
205
206```shell
207iperf -u -c 192.168.1.1 -b 100M -t 60
208```
209
210在udp模式下,以100Mbps为数据发送速率,客户端到服务器192.168.1.1上传带宽测试,测试时间为60秒。
211
212```shell
213iperf -u -c 192.168.1.1 -b 5M -P 30 -t 60
214```
215
216客户端同时向服务器端发起30个连接线程,以5Mbps为数据发送速率。
217
218```shell
219iperf -u -c 192.168.1.1 -b 100M -d -t 60
220```
221
222以100M为数据发送速率,进行上下行带宽测试。
223
224 **TCP模式**
225
226服务器端:
227
228```shell
229iperf -s
230```
231
232客户端:
233
234```shell
235iperf -c 192.168.1.1 -t 60
236```
237
238在tcp模式下,客户端到服务器192.168.1.1上传带宽测试,测试时间为60秒。
239
240```shell
241iperf -c 192.168.1.1 -P 30 -t 60
242```
243
244客户端同时向服务器端发起30个连接线程。
245
246```shell
247iperf -c 192.168.1.1 -d -t 60
248```
249
250进行上下行带宽测试。
251
252
253<!-- Linux命令行搜索引擎:https://jaywcjlove.github.io/linux-command/ -->
\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